新闻动态
“五水共治”践行系统治水思路
网站首页-> 新闻动态 -> “五水共治”践行系统治水思路

《中国水利报》头版头条:
 
“五水共治”——践行系统治水思路的浙江篇章


600天前,居民调侃“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”引来举国目光;
 
500天前,一股热浪席卷之江,酷暑干旱挥之不去;
 
400天前,台风“菲特”风狂雨骤,造成水浸余姚;
 
300天前,浙江省委书记宣布“五水共治”倒逼经济转型升级……
 
200天前,记者参观了设在浙江省水利厅的“五水共治”作战室,现场采访了绍兴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。
 
100天前,记者现场聆听了德清县东苕溪河道上挖泥船的轰鸣,实地采访了杭州市城市排涝泵站的建设工地,现场目睹了永康市高效运转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,更有因国际互联网大会而让世界瞩目的乌镇水上风光……
 
刚刚过去的这一年,浙江全面铺开“五水共治”,消灭垃圾河,整治黑臭河,加固病库危堤,群众普遍反映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的场景又回来了”。省委书记夏宝龙总结“五水共治”,“治出了秀水美景,治出了发展后劲,治出了法治意识,治出了干部新风,治出了百姓口碑”。
 
“五水共治”,正在浙江大地上演的这场治水攻坚战,究竟书写了怎样的辉煌篇章?
 
直面水问题——
 
“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,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兴建水利基础设施”
 
浙江濒临东海,川泽四布,湖沼周行。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独特、气候条件复杂,浙江人世世代代必须面对在洪涝台旱灾害中求生存、谋发展的现实,历来把“治水”视为头等大事。
 
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长期治水实践,浙江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和资源保障格局,白居易笔下“是岁江南旱,衢州人食人”的场景早已一去不返,2723公里标准海塘、1.47万公里江河堤防和4334座水库成为保卫家园的坚实屏障。
 
然而,面对错综复杂和发展变化的各种“水问题”,浙江治水与全国各地一样并非一劳永逸。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,水污染不期而至,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,水安全遭遇新挑战,人民群众对“水”有了新期盼,浙江也面临着新的“水危机”。
 
台风、暴雨时有侵袭;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;307个重点水功能区全年水质达标率不足一半,昔日的江南水乡甚至难以寻觅可游泳的河道……尤其是2013年,从年初多地百姓邀请政府官员“下河游泳”,到七八月份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,再到十月份“菲特”台风重创,余姚等地内涝严重,浙江水安全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。省委书记夏宝龙说:“不能把‘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’和‘水困余姚’当成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,一笑了之,一谈了之!必须通过治水牵一发动全身,推动全面深化改革。”
 
浙江省委、省政府清醒地意识到,浙江当前的“水危机”有三方面:一是“水多”——洪涝灾害频发;二是“水脏”——水污染严重;三是“水少”——水资源短缺。“水危机”严重威胁着浙江人民的生命安全、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。
 
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浙江人,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。“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,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兴建水利基础设施,全面推进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的‘五水共治’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浙江水的问题。”省委书记夏宝龙的话掷地有声。
 
“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,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。”浙江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,既是解决水的问题,又是借解决问题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,以治水倒逼发展理念转变,倒逼生产方式转型,倒逼生活方式改进,以短期阵痛换取长远发展。
 
践行系统治理——
 
“分工有别,和而不同,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”
 
水,是流动的整体。治水,是一项系统性工程。
 
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思路,赋予新时期治水的科学内涵。
 
新时期的浙江“治水”,正是践行这一思路和理念,一开始就站在了战略制高点上,不是零敲碎打,而是整体推进,不是各自为政,而是相互协作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,治水与治山、治林、治田相辅相成,浙江兼顾各个要素,做好统筹的文章,力求形成五水共治、美丽浙江的生命共同体。
 
运用系统治理的思路,浙江治水之战分成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的五大战场,它们分工有别,和而不同,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。夏宝龙将“五水共治”比作“五个手指头”,其中治污水是大拇指,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。而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,百姓观感最直接,也最能带动全局,最能见效。夏宝龙认为,治好污水,百姓会竖起大拇指,防好洪水、排好涝水、保好供水、抓好节水,百姓才会拍手。
 
“五水共治”是一盘棋,既要有共治之纲领,又要有破局之策略。“五水共治、治污先行”成为治水的路线图。以治污水为突破口,从群众反映最强烈、意见****的黑河、臭河、垃圾河治理起,与此同时,其他“四水”齐抓共治,协调并进——防洪水,重点推进强库、固堤、扩排等工程建设,强化流域统筹、疏堵并举,制服洪水之虎;排涝水,重点强库堤、疏通道、攻强排,打通断头河,开辟新河道,着力消除易淹易涝片区;保供水,重点推进开源、引调、提升等工程建设,保障饮水之源,提升饮水质量;抓节水,重点要改装器具,减少漏损,抓好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,合理利用水资源。
 
浙江坚持系统治理,统筹兼顾,坚持标本兼治,水岸同治,城乡并治,同时把握轻重缓急,分步实施。路线图已经明确,时间表也悄然划定:“三年要解决突出问题,明显见效;五年要基本解决问题,全面改观;七年要基本不出问题,实现质变。”
 
既要有系统的作战思路,也要有系统的作战方式。统一指挥才能避免各自为战。浙江省委、省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,由省委书记夏宝龙、省长李强亲自担任组长,四大班子齐抓共管。治水成为各地各部门重要的实绩考核内容,也成为领导干部年终述职的“必选题”。与此同时,省政府建强有力的“司令部”——成立了独立运作的治水办,由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王建满任主任。各地各部门也纷纷抽调人员,成立治水办,参与作战。
 
协调配合才能让系统更加高效地运转。在省治水办的指挥棒下,五大战场由水利、环保、建设三大系统分别牵头负责。按照流域整体,浙江绘制全省层面的“五水共治”总规划。各部门在总规划的框架下,画图纸,算资金,排时间,明责任。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川说:“‘五水共治’与水利密切相关,省水利厅成立了‘治水’领导小组,所有厅领导和处室、直属单位负责人均为领导小组成员,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抽调人员集中办公,实行实体运作。厅机关各处室和厅属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和特点,分工负责,主动作为,紧密配合。”
 
用系统治理的思路明确路径,用系统治理的方式攻坚克难。统筹兼顾的治水大系统中,蕴藏着一个个协调运作的小系统,构成治水攻坚的强大合力。
 
开启“全民治水”——
 
强化保障,群策群力,“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”
 
“一天都不能耽搁,一点都不能马虎”。2014年,浙江治水势如破竹,一往无前。然而,解决复杂的水问题,不仅要靠坚实的工程基础、先进的科技支撑,更要靠健全的制度保障。浙江结合实际,着力构建“八大保障”机制,力争做到规划能指导,项目能跟上,资金能配套,监理能到位,考核能引导,科技能支撑,规章能约束,指挥能统一。
 
陈川说:“‘五水共治’分工有别、和而不同,但都与水利工作紧密关联。水利部门牵头负责政府投资最多、单项规模****的‘防洪水、保供水’两项任务,并主动做好‘治污水、排涝水、抓节水’有关水利工作。”水利部门实施“强库”“固堤”“扩排”“开源”“引调”“提升”等6类3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总投资近3000亿元,着重解决防洪、供水等突出问题,保障城乡居民安居乐业、健康生活。浙江省水利厅明确实施方案,狠抓建设进度,强化监督检查,加强智力扶持,还积极争取水利部的资金、技术等各方面支持,确保项目顺利开展。
 
“五水共治”防洪水保供水建设,“五水共治”服务指导员,“五水共治”专家服务团,“五水共治”作战室,“五水共治”水利培训班……全方位的动员、实施和保障,奏响了“五水共治水利在行动”的最强音。
 
既要动好“外科手术”,也要调好“内部机理”,浙江内外互济,治理“病根”,推动转型发展。
 
在浙江大大小小的河流岸边,总能看到一块蓝色的牌子——“河长制”公示牌,上面清楚地标识河流的长度、深度等基本情况,以及河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。“河长制”不断推广,这样的公示牌也已经覆盖浙江全省。每一条河不但有了自己的“河长”,也有了自己的治病“方子”,浙江要求“一河一策,一抓到底”。
 
此外,“河道警长制”“村民监督员”“义务护水队”“亲水志愿者”等各种管水护水组织也在浙江遍地开花。云和县白龙山街道等地还将治水治污纳入村规民约,村民违反规定要“吃罚单”、写检讨。浙江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李锐说:“‘五水共治’是‘治水’,也是‘治人’,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,树立一种惜水、爱水、护水的理念,更加重要。”
 
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,“五水共治”为“全民治水”提供了****的参与平台。这一年,最高规格的“五水共治”动员大会在各地陆续召开;声势浩大的“五水共治”治水项目在各地集体开工,削减的省级“三公经费”全部用到治水“刀刃”上;全省上下所有党员干部为“五水共治”集体捐款;相关部门“一把手”纷纷做客媒体,在线访谈,现场直播;所有县(市、区)书记、市长(县长、区长)亮相《浙江日报》,立下治水军令状,打起治水“百城擂台”……
 
在这个战场上,水利、环保、建设是主力部队,广大老百姓是敏锐的侦察兵,新闻媒体是严格的监察员。“五水共治”走进校园,“五水共治”写入村规民约,各种“曝光台”“红黑榜”纷纷亮相。
 
在这个战场上,从“五水共治”到“吾水共治”,所有企事业单位职工,集体为“五水共治”捐款;本地企业家慷慨解囊,广大在外的浙商、华侨也投身家乡公益治水,仅温州市“五水共治”捐款就达5.4亿元。
 
在这个战场上,浙江坚持“两手发力”,用市场机制鼓励浙商回归投资治水项目。五水共治国债——“上虞交投五水债”受到投资者的热捧,3000万元规模债权一天内几近售罄。宁波北仑区有上百家企业涉足“五水共治”市场,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近10亿元……
 
五水共治人人有责,绿水青山人人共享。“五水共治”调动了全民参与治水的热情,形成了共建共享、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。
 
初显综合成效——
 
河畅堤固,民富业旺,“‘五水共治’使乌镇的美有了保障”
 
治水攻坚这一年,浙江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,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,新建污水管网3130公里,河道沿线成为集防洪、治污、景观、休闲于一体的水生态风景线;完成133座病险水库、668公里海塘河堤加固和57万亩圩区整治,完成水利投资首次突破400亿元,“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;造纸、印染、化工三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淘汰关停企业1134家,56个县大力开展治水行业整治提升,淘汰落后产能,加大节能减排,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断显现……
 
优异的成绩,折射出惊人的变化。对于这种变化,治水攻坚战的首个战场、“水晶之都”浦江的居民感触尤深。
 
过去的30年中,水晶产业是浦江县的第一富民产业,声名远扬。全县水晶加工厂和家庭作坊式企业一度达2万余家,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。但“水晶之都”的水却不像水晶那样纯洁无瑕。水晶加工造成的污染,使浦江人民的“母亲河”浦阳江不停变换着“脸色”——绿色、黄色、黑色、粉色、乳白色……
 
“空前攻坚战,首役浦阳江”。“五水共治”战役打响以来,浦江痛下决心,拆除违建水晶加工场所105万平方米,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1.94万户,转移流动人口9.8万人。铁腕治水之下,昔日的垃圾河成了游泳池,国内现代化的水晶集聚园区建设快马加鞭,浦江电子商务总量上升到全省第三名,农家乐民宿经济以284%的速度高速增长……
 
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知名的水乡古镇——乌镇。傅生荣是桐乡市乌镇镇陈庄村的知名人物,30年前他带头养鸭,在东邱港上建鸭棚,带动村民致富。如今,在“五水共治”号召下,他又带头转型,拆掉鸭棚建农庄。曾经鸭舍密布、臭气熏天的东邱港如今已是水清岸绿,景色怡人。
 
据了解,“五水共治”以来,乌镇镇重点加强污染源头治理,大力拆除违建鸭舍,鸭舍面积锐减,一大批传统养殖户和老傅一起,选择自主转产转业。副镇长沈惠强告诉记者,“五水共治”使乌镇的美有了保障,也使乌镇人尝到了水清景美的甜头。
 
越来越多的浙江老百姓切身感受到“五水共治”带来的变化:兰江边的兰溪老城区新增现代化的可移动防洪堤,经常遭遇水患的兰溪人心里多了一份踏实;杭州在短历时大暴雨中检验了治水成果,378个整治点未严重积水;2500余名横渡钱塘江的游泳爱好者,对着镜头感慨“水质有所改善”……
 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。轰轰烈烈的治水战役,硝烟四起,虽然只是开局,但战果已然丰厚。
 
浙江省省长李强说:“治水要一鼓作气、乘势而上,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全民共治、狠抓落实,要治好绿水青山,治服洪水之虎,治好内涝之患,努力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,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。”
 
“五水共治”新的动员令已经发出。夏宝龙在2015年年初召开的“五水共治”工作会议上强调,接下来要继续保持“蛮拼精神”,发扬钉钉子精神,再接再厉,善作善成,将治水组合拳打得更精准、更有力、更熟练,打出气势,打出章法,打出成效。
 
直面问题,高位推动,五水共治,期望绿水青山重回家园;统筹谋划,全民行动,五指成拳,梦想治水兴省成效初现。2014年年底,百余篇为“五水共治”鼓与呼的优秀作品结集成册,付梓首发,名为《百水赋》。夏宝龙欣然作序:“人人对治水知所当知、行所当行之日,就是水清河净、梦想成真之时。”这是浙江治水的美好愿景,亦是科学统筹、治水兴省的光辉篇章。
在线留言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